臺灣有句話講:北包種,南凍頂。凍頂烏龍是臺灣知名度極高的一款茶,也可以說是臺灣烏龍的根本,被譽為“茶中圣品”。
“凍頂”之名
凍頂烏龍,又稱凍頂茶,原產地在臺灣南投縣的鹿谷鄉。
鹿谷附近有一座凍頂山,屬于鳳凰山的支脈,海拔700米以上,那里常年山霧多路又滑,上山去的人都要繃緊足趾,臺灣俗語稱為“凍腳尖”才能避免滑下去,便有了山頂叫“凍頂”,山腳叫“凍腳”的說法。茶亦因山而名。凍頂茶產量有限,尤為珍貴。
凍頂山上栽種了青心烏龍茶等茶樹良種,因為海拔高度和氣候十分適宜,而且土質較好,所以那里的茶樹都生長茂盛。頂級烏龍茶的采制工藝十分講究,采摘青心烏龍等良種芽葉,經曬青、涼青、浪青、炒青、揉捻、初烘、多次反復的團揉(包揉)、復烘、再焙火而制成。
高海拔、低氣溫、弱光照這一系列的環境條件相互作用,茶葉中的有效成分的含量會比較高,在后期的加工過程中,它的香氣會更加濃郁,口感會更加滑潤。
凍頂烏龍品賞
凍頂烏龍屬烏龍茶系,依據發酵程度的不同,可以分為輕度發酵茶(約20%)、中度發酵茶(約40%)、重度發酵茶(約70%)。輕度發酵茶似綠茶,清香飄渺;重度發酵茶似紅茶,甜香甘醇;中度發酵茶較之輕度發酵茶,清香比較濃烈,口味卻沒重度發酵茶濃郁。
凍頂烏龍,干茶呈半球形,色澤墨綠油潤,沖泡后湯色黃綠明亮,香氣高,有花香略帶焦糖香,滋味甘醇濃厚,耐沖泡。
干茶:茶葉卷曲成半球狀,非常緊結,兩葉一芯,色澤墨綠,邊緣隱隱金黃色,帶有高山凍頂茶新鮮味。
湯色:沖泡后,茶湯金黃,偏琥珀色,帶熟果香或濃花香,桂花香。葉醇厚甘潤,喉韻回甘十足,帶明顯焙火韻味。
葉底:葉肉肥厚,葉片豐潤完整,葉底鑲紅邊,稱為“綠葉紅鑲邊”或“青蒂、綠腹、紅鑲邊”。
凍頂烏龍與鐵觀音
很多茶友覺得鐵觀音(此文提及的鐵觀音為清香型)和凍頂烏龍不好區分,兩者對比之下,還是可以找到一些分辨的小技巧。
相同點
同屬烏龍茶系,半發酵茶;
外觀相似,半球狀或螺狀;
沖泡后葉片外觀:青蒂、綠腹、紅鑲邊。
不同點
茶樹品種不同;
發酵程度不同:鐵觀音8~18%,凍頂烏龍20~70%;
工藝不同:鐵觀音制作工藝中無“回軟”工序,而凍頂烏龍有。
區分技巧
1、觀色澤: 鐵觀音由于發酵程度低及低溫保存,色澤砂綠;凍頂烏龍一般發酵程度高,且經過焙火,顏色稍偏黃褐色。
2、看外觀:凍頂烏龍多成半球狀,且顆粒較大,茶葉中多帶茶梗;鐵觀音呈一般螺狀,顆粒較凍頂烏龍小,茶梗較少。
3、嗅氣味:沖泡前,凍頂烏龍茶香氣要比鐵觀音濃郁一些。
4、沖泡聞香:等量沖泡,鐵觀音的香氣很濃郁,凍頂烏龍要淡一點,有桂花或水果的香氣。
5、沖泡察色:等量沖泡,由于凍頂烏龍發酵程度高一些,一般說來湯色重一些。
6、觀葉梗:等量沖泡,一般說來鐵觀音的茶梗要少于凍頂烏龍,凍頂烏龍多為手采,茶梗在所難免。
7、品茶湯:等量沖泡,凍頂烏龍的桂花香或熟果香較濃,且回甘明顯。
8、觀葉底:凍頂烏龍多次沖泡后,芽葉依然完整,用手撕扯,仍具強度;鐵觀音多次沖泡后,葉片會碎,韌性要差一些。
在日本,人們特別喜歡烏龍茶,因為烏龍茶對分解脂肪的作用較強,可以幫助解除油膩,幫助消化,有減肥作用。而飯后一杯烏龍茶,除了能讓口氣清爽之外,還有預防蛀牙的功效,同時還能改善皮膚老化或過敏等癥狀。
【聯系我時,請先說明是在中國茶廠網看到的產品,謝謝!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