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宴應酬的時候,如果實在不勝酒力,可以“以茶代酒”,以茶代酒本是很雅致的舉止,可是其典故由來卻并不如何雅致,“以茶代酒”的由來,要從三國時期說起。
三國時期的吳國國主孫權去世之后,他的兒子孫亮繼位,然后后宮政變,孫亮的哥哥孫休上臺,上臺之后留下詔書,自己去世之后由他兒子繼位??墒菍O休死的太早,死時他的兒子還很年幼,于是孫休安排的兩個顧命大臣,一個宰相濮陽興,一個是左將軍張布違背了孫休的遺詔,棄了孫休之子,轉為輔佐年輕有為的孫皓繼位,以茶代酒的典故就源于孫皓。
孫皓剛剛上臺的時候意氣風發,體恤民情,開倉賑災,深受人們擁戴,可是好景不長,沒過多長時間,孫皓便沉迷于酒色之中,荒淫無度,不理朝政,人們怨聲載道。
孫皓十分好酒,經常命大臣們與己一同飲酒取樂,每次飲酒,至少也要七升才可,按照現在的計算,等同于兩斤左右,所以每次舉行這樣的宴會,大臣們總是東倒西歪,丑態百出,孫皓總借機大聲嘲笑,大臣們受辱,愈發對他不滿。有一位做過孫皓父親老師的大臣名為韋曜,性情剛直,曾多次批評孫皓,起初孫皓對他比較尊重,知韋曜不勝酒力特許他飲酒的時候可以換以清茶,這就是“以茶代酒”的由來。
只是依然是好景不長,韋曜在為孫皓的父親寫傳記的時候,同樣因為性情剛直,直言了一些丑事,此舉觸怒了孫皓,加之之前韋曜絲毫不給他臉面的勸諫,導致韋曜最終被送入大牢,送了性命。
【聯系我時,請先說明是在中國茶廠網看到的產品,謝謝!】